1. 術前準備評估患者條件: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確保其適合進行介入放射學治療。影像學檢查:通過X光、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定椎體骨折或病變的具體位置和程度。麻醉: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2. 穿刺定位選擇穿刺點:通常選擇在椎體的側后方,避開脊髓和神經根。定位:使用X光機(C臂)進行實時影像引導,確定穿刺針準確進入椎體的目標位置。3. 穿刺和置管穿刺:通過皮膚穿刺進入椎體,通常使用細針進行。置管:將導管(通常是一根柔軟的導絲)沿著穿刺針路徑置入椎體,確保導管位于椎體骨折或病變的中心。4. 注入骨水泥準備骨水泥:通常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為骨水泥。注入:通過導管緩慢注入骨水泥,直至椎體骨折區域被充分填充。在注入過程中,醫生會根據影像學反饋調整注入量和速度,以避免骨水泥溢出到椎管內或椎體周圍。5. 術后處理觀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包括疼痛減輕情況、生命體征等。影像復查:術后可能進行X光或CT掃描,以評估骨水泥的分布和椎體穩定性。指導康復:根據患者情況提供適當的康復指導,鼓勵早期活動,避免長時間臥床。6. 并發癥管理預防:術前評估和選擇合適的患者,減少并發癥風險。處理:對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骨水泥滲漏、感染、神經損傷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文章來源于東方醫療器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