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醫改,一場關乎醫療的重大變革。雙打包政策、醫生年薪制、后勤縮減等舉措,近日,引來廣泛討論。
從三明政策切入,深入科室探尋究竟。有人看到資源整合的高效,也有人擔憂新機制下的潛在問題。這場改革帶來諸多變化,醫護人員挑戰與機遇并存。三明醫改成效究竟如何?是大膽創新還是爭議不斷?三明醫改是指福建省三明市境內實施的醫改,于 2012 年正式啟動。
三明醫改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通過醫療、醫保、醫藥 "三醫" 聯動,再到組建總醫院、醫保基金 "雙打包" 支付,三明醫改邁入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階段。
三明醫改突破了傳統醫療組織體系,實施以縣域為基礎的 "醫共體" 組織模式,促進了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三明醫改注重建設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居民基本醫療需求,還能有效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三明醫改在醫保體制上進行了創新,建立了多層次、全覆蓋的醫保制度。這種醫保體制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醫療保障,同時也有效控制了醫療費用的增長。
三明醫年薪制:三明醫改來了,真的所有科室都能躺平嗎?
年薪制:醫生收入新變革三明醫改的年薪制引發廣泛關注。全員崗位年薪制包括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基本年薪按職稱核定,如主任醫師 30 萬元、副主任醫師 25 萬元等。2022 年,三明醫生最高年薪達 58.28 萬元,在崗職工平均年薪由 2011 年的 4.22 萬元提高到 2022 年的 20.11 萬元。
薪酬制度改革后,醫生的績效工資與藥耗收入脫鉤,與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性收入等掛鉤,減少了醫務人員跑病人、拉病人的沖動。推行年薪制后,醫生更專注于服務質量,關注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轄區群眾的健康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三明醫改后的科室變化:年薪制考核細則
三明醫改的年薪核定分為三步。首先,政府統一核定醫院的工資總量,包含工資總額、DRG 績效考核獎勵、慢性病管理獎勵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入。其次,醫院根據職工類別制定分配方案,醫生團隊、護理藥劑團隊、行政后勤團隊按比例分配工資,例如護士工資不超過醫生的 70%,后勤人員不超過 50%。最后,年薪由基礎工分、工作量工分、獎懲工分三部分構成,分別對應職稱、工作量和獎懲考核。工分制成為核心,其中基礎工分占 40% - 50%,工作量工分占 60%。醫生的工分根據門診量、出院人數等標準計算,護理和醫技團隊則按項目工作量計算,后勤團隊則根據醫院 KPI 設定工分。
計算出個人工分后,再根據醫院年度總工分值確定每分的具體價值,進而核算年薪。盡管年薪制設定了收入上下限,但躺平并不可行,醫院年底考核不達標者只能拿檔案工資,部分關鍵指標甚至實行 "一票否決"。
新的熱門科室
在三明模式下,口腔科、腫瘤科、中醫科、整形美容科成為熱門科室。口腔科絕大多數項目都屬于自費項目,如牙齒矯正、種植牙、洗牙等,無法通過醫保報銷,患者只能全額自費,使得科室收入更加可觀。腫瘤科隨著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等新技術的普及,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逐步提升,不僅增加了科室的工分收入,還提升了學科地位。再加上科研成果頻出,腫瘤科醫生的晉升機會更多,收入也隨之增加。同時,腫瘤患者對治療的預期相對較低,醫患關系壓力小。中醫科因自費項目多、診療費用高而走俏,且許多中醫醫療機構暫未納入 DRG 付費體系,避免了收入被嚴格限制。整形美容科同樣具有自費項目多、市場需求大等特點。
計劃 5 年三明醫改普及全國
醫院應對方法
隨著三明醫改計劃在 5 年內普及全國,醫院需要積極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首先,醫院應加強內部管理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例如,借鑒三明醫改中對行政后勤部門的改革,根據醫院自身情況合理精簡冗余人員,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將醫療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等指標納入考核范圍,激勵醫務人員提高服務水平。
在藥品和耗材管理方面,積極參與藥品集中采購,降低采購成本。推廣臨床路徑管理,規范醫療行為,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加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適應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制等支付方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
此外,醫院還應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科研項目,提升醫院的科研水平和學科建設。
醫生思想轉變
三明醫改的全國普及將促使醫生的思想發生重大轉變。醫生需要認識到醫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適應新的醫療環境。
首先,醫生要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更加關注疾病預防和患者的健康管理。
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醫生要理解年薪制的意義,不再單純追求藥耗收入,而是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來獲得合理的收入。同時,醫生要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專業技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醫生還應增強團隊合作意識,與其他醫務人員共同協作,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在面對患者時,要更加注重溝通和人文關懷,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