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資源大省江西,再次進入“上合時間”。
6月27日,2024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論壇在江西舉行,約600位與會中外嘉賓圍繞“傳承、創新、融合、發展”這一主題,交流互動、分享經驗。
這是江西第四次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論壇。“上合”熱潮下,江西如何把握論壇“溢出帶動”效應,推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中藥創新研發 智能化生產
步入江西贛江新區中醫藥科創城,兩旁道路懸掛著諸多本次論壇的活動標牌,迎接這場盛會的到來。
贛江新區中醫藥科創城是中國唯一以“中醫藥”命名的科創城。近年來,通過引進創新平臺,贛江新區中醫藥科創城吸引了一批中醫藥企業相繼入駐。
生產中藥配方顆粒的江西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走進這家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的智能數字化生產車間,只見提取、濃縮、混合、制粒、包裝等生產工序均由機器完成。
“我們剛開始在生產中主要使用川派炮制方法,后來引入了江西樟樹幫、建昌幫的炮制技藝,融合過后提升了產品療效。”公司總經理陳禮太告訴記者,對中藥配方顆粒而言,產品療效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期炮制技藝。
中醫藥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同樣入駐贛江新區中醫藥科創城的江西唯鉑萊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就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
“我們通過生物合成的方式得到中醫藥原料。”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王義超舉例稱,通過生物合成,在大腸桿菌中直接提取天然藍色素,并實現工業化生產。
“公司生產的煙酰胺、羥基酪醇等產品,大部分出口到歐美、日韓。”憑借這一生物技術,唯鉑萊生物產品備受海外市場追捧。
近年來,江西推進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促進中醫藥科研成果突破,推動科技創新賦能中醫藥發展。
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曉輝表示,江西累計獲批9個中醫藥領域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01個省部級中醫藥科技支撐平臺。“I類中藥創新藥‘枳實總黃酮片’獲準上市,當前還有多個創新藥在研,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潛力巨大。”
中藥材規模化種植 建設追溯體系
藥材好,藥才好。中藥材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礎。
江西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氣候優勢,適宜中草藥生長。“一屁股坐下去就有18味中藥。”當地民眾的一句玩笑話,道出了江西中藥材資源的豐富。
圍繞“贛十味”“贛食十味”等道地中藥材,江西推進規模化規范化種植,重點是依托贛中道地藥材、贛東特色藥材和環鄱陽湖的藥食同源藥材三大藥材產區,高標準建設贛產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作為“中國藥都”,江西樟樹市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通過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樟樹市對境內山地進行規劃,突出規模化種植,全市規模化種植基地比例達80%。
上月,江西樟樹義成鎮羅港村近五千畝梔子花種植基地,陣陣梔子花香令人陶醉。該基地負責人劉細流笑著說,其一共種了5000多畝黃梔子,2023年產出黃梔子8萬千克,產值達100萬元。
按照藥材習性,江西樟樹制定生產操作規程,從種苗選擇、定植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到采收、炮制、儲存等各個環節上進行標準化生產,保障藥材質量。
“樟樹市建立枳殼種苗DNA譜庫和采穗圃,逐步完善枳殼種苗繁育質量標準體系,形成從種子種苗、種植、加工到流通使用的中藥材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樟樹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廖春紅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劉曉輝介紹說,2023年江西中藥材種植面積較2019年增長1.25倍,以“定制藥園”項目助推中醫藥標準化程度提升,41個中藥材品種開展追溯體系建設。
“中醫藥+文旅” 賦能產業發展
近日,在江西樟樹市岐黃小鎮中國藥都中醫藥博物館,樟幫藥工操著鍘刀快速起落,白芍被切制成薄如蟬翼的飲片,輕輕一吹,飲片如紙屑般四散飛落,爐火純青的技藝贏得前來參加“中醫藥+研學”活動的學生們連連喝彩。
“樟樹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我們開展‘中醫藥+研學’活動,讓學生們感受中醫藥文化,加深他們對家鄉特色文化的理解。”樟樹市清江小學校長劉芳說。
依托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江西樟樹大力推動藥、文、旅三大業態融合互通。
“原來梔子花還有這么多吃法,簡直不可思議,真是好看好聞又好吃。”在上述梔子花種植基地,置身花海流連忘返的哈薩克斯坦游客薩莎,與現場身穿漢服的當地游客合影留念。
事實上,隨著中藥材種植規模加大,中醫藥健康旅游在江西日漸興起,成為旅游市場的新亮點。
在江西德興市,當地從建成的省級康養百里鄉村旅游風光帶中精選出33個特色康養旅游目的地,串點成線、串點成鏈,創新打造3條精品康養旅游路線,形成集食用藥膳、熱敏灸治療、溫泉康養、生態度假等為一體的康養旅游體系。
在江西廬山市廬康中藥谷,圍繞“中醫藥+教育”,打造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推出了科普、研學、體驗等課程,以文促教、以教補文,吸引周邊游客。
贛鄱大地,處處藥香。不斷創新發展的江西中醫藥產業正積蓄新能量,精彩“出圈”。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