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起,我國先后啟動按病組(DRG)和病種分值(DIP)付費為主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改變了過去醫保基金主要按項目向醫療機構付費的方式。到2023年底,全國九成以上醫保統籌地區已經開展按病組或病種分值付費。今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2.0版分組方案,改革向縱深推進。
/01/方法之變 - 科學分組,明晰標準,將"為治療過程付費"變成"為治療結果付費"
2019年,國家醫保局在武漢、湘潭等30個城市啟動按病組付費試點;次年,在廈門等71個城市啟動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2021年,試點城市均進入實際付費階段。
來源:廈門市醫療保障局
與傳統醫保支付方式相比,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有何不同?
我國傳統的醫保支付方式是按項目付費,即診療過程中用到的藥品、醫療服務項目、醫用耗材等,用多少結算多少,患者和醫保基金根據實際費用分別承擔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雖簡單便捷,但易滋生"大處方""大檢查"等過度醫療行為,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采用按病組或病種分值付費,則是按病組或病種的劃分,來設置醫保支付標準。"廈門市醫療保障中心副主任王菁菁介紹,標準明晰后,由醫保部門打包支付給醫療機構,將"為治療過程付費"變成"為治療結果付費"。
例如,一名患者因急性闌尾炎(無合并癥或并發癥)住院,需進行闌尾切除手術。若采用傳統支付模式,需對藥品、耗材、手術費、護理費等診療過程中的項目費用疊加計算。若采用按病組或病種分值付費,則根據當地主要醫療機構3年來急性闌尾炎病例中,同類切除闌尾手術的費用數據,通過一定算法得出醫保支付標準。
"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主要區別在于分組方式。"章奮強解釋,前者根據臨床過程相似、資源消耗相近的原則,將病例分入若干疾病診斷相關組;后者分組更細,按"主要診斷+主要操作"的規則將病例聚類成組,即一診斷、一操作、一病種。
同樣以急性闌尾炎為例,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如采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則"急性闌尾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單成組;按病組付費方式,因資源消耗相近,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同歸為一組,每個病組的支付標準一致。
"不論按病組還是病種分值付費,每個病組或病種的醫保支付標準,均基于其歷史數據確定。"章奮強說,醫院實際治療費用低于醫保支付標準的,結余部分由醫院留用;超出醫保支付標準的,合理超出部分由醫院、醫保分擔。通過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引導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檢查和治療,避免醫療機構"多開醫療服務。
圖源:廈門市醫療保障局
/02/路徑之變 - 轉變觀念,降低運營成本,規范診療流程
(1)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需要梳理醫療歷史數據。
武漢市醫療保險中心召集全市幾家主要醫療機構,建議其梳理近3年的歷史數據,梳理結果卻令人感到震驚"醫院半數以上的病組,其費用支出超過全市平均水平,若是按病組付費標準計算,醫院每年將虧損5000多萬元。支出費用中,藥品、耗材占了近一半。"
事實上,在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改革之初,習慣于傳統運營發展模式的醫療機構,不少都遭遇過陣痛。拿到醫院改革第一年的"賬單",廈門市中醫院總會計師黃文化吃了一驚:"一年虧了1000多萬元。"
重新審視過去的發展路徑和運營方式,醫療機構紛紛開啟改革,擠掉運營成本"水分"。廈門市中醫院成立運營管理中心,專職精細化管理,優化成本與支出。
(2)耗材費用占比過高,怎么降?除去已實施集中采購的耗材,黃文化和同事列出了廈門市中醫院使用量在前200的耗材名單,重新評估議價。
檢驗試劑供應商一度有數十家之多,醫院通過公開招標,在保證品牌、質量不變的前提下,選擇一家價格更低的供應商集中采購,一年節約3000多萬元;醫療設備維護原來由各供應商多頭負責,如今由一家第三方公司統一提供服務,價格降低的同時,維護時間也大大縮短,每年節約設備零部件開支1300多萬元。
統一招標采購,減少供應商數量,以采購規模換取議價優勢--類似的議價策略在湘潭市中心醫院同樣收效明顯。僅今年上半年,醫院80多項醫用耗材采購價格下調,最高降幅達60%。擠"水分",優化路徑是手段,轉變觀念是根本。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動下,醫務工作者的診療行為和理念正在改變。
腫瘤疾病一般以內科治療為主,藥費和檢驗費占比較高。"過去給患者開檢查單,往往勾選'大全套',醫生省事了,費用上來了。"雷章坦言,按病組付費改革后,檢查檢驗也得考慮"性價比","盡量用最小的成本,提供最有價值的醫療服務。"
(3)加強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流程,成為不少醫療機構的選擇。
10月24日,湘潭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收治了一名肺血栓栓塞癥患者。科室副主任宋成峰輕點鼠標,打開臨床路徑管理系統,系統自動提示必選診療操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完善相關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估,高危等級一般采取溶栓治療,中低危等級一般采取抗凝治療……
"臨床路徑就像導航地圖,診療流程'按圖索驥',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宋成峰說。
擠掉"水分",醫療費用下降,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定點醫療機構的次均住院費用為6005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逾三成。改革以來,廈門市年均醫療費用增幅降至8.86%。2023年,武漢市63家醫療機構實現醫保基金結余留用,全市次均住院費用比2018年降低12%。
/03/服務之變 - 探索多元復合支付方式協同機制,醫療質量保障有力,服務供給合理適當
(1)新的支付模式下,支付標準是依據歷史大數據得出的平均值。按照平均數法則,在一些病例上的"超支"部分,可以通過另一些病例的"結余"來彌補。
今年4月,因細菌、真菌、病毒混合感染引發重癥肺炎,79歲的患者劉大明住進了湘潭市中心醫院,一度病情危重。因同時患有多種基礎性疾病,老人住院24天,總花費超過4萬元。若按病組付費規則,該病例入組"肺真菌病,伴合并癥或并發癥",醫保支付標準不到9600元。
(2)如何讓確需長期住院的患者住得安心?
按病種分值付費之外,對日均費用穩定且需長期住院的癌癥治療、功能障礙康復等11個病種,廈門市采用按床日付費方式,避免"長住院"患者被推諉或"被出院"。
/04/發展之變 - 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牽引,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二者同向而行、同頻共振。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協同效應不斷釋放。
(1)設置基礎病組,助力分級診療落地實施
一些常見病病情相對簡單,適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治。湘潭市將高血壓等28種常見病列為基礎病組,實行同城同病同價。"不同等級的醫院,收治基礎病組患者,醫保支付標準相同。大醫院很可能支出較多,小醫院則會有盈余。"章奮強說,這將調動基層機構診療積極性,有效引導資源下沉基層。
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衛生院次均住院費用下降14%,住院人次增長42%。院長袁友明告訴記者:"衛生院這兩年新增了5個專科科室,收治的患者越來越多。"
(2)創新差別化支付手段,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提升中西醫結合療效
56歲的楊曉月第一次骨折后做完手術,時隔不久又骨折了。去年9月,她來到湘潭市中醫醫院骨傷科治療。醫生通過小夾板固定骨折部位,并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3個多月后,她的受傷部位逐漸恢復。
"一些中醫優勢明顯的病種,如果按病組付費,其支付標準只能根據'保守治療'的診治方式確定,遠低于同等療效的外科手術治療。"湘潭市中醫醫院大傷科主任曹謙介紹,以楊曉月的情況為例,如果以按病組付費的支付標準,醫保支付不超過3500元;湘潭市通過探索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對部分更適合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路徑清晰、費用明確的中醫優勢病種,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相關中醫治療參照對應病組中的手術組付費標準,醫保支付超過1.13萬元。
對適合按病組付費的按病組付費;對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對當地中醫特色專科診療按項目付費……湘潭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羅文軒說,2023年,醫院住院人數較上年增加1000多人次,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中醫制劑使用比例、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均有提升。
今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2.0版分組方案。新方案契合醫療技術進步,有效回應地方訴求,充分吸納基層建議,更加符合臨床實際……在湘潭、廈門、武漢三地采訪,記者聽到不少積極評價。
"盡管支付方式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仍需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特別是改革精細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對醫藥服務供給側的引導作用還有釋放空間。"國家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同志在2.0版分組方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出臺更有力的改革措施,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努力完成改革目標。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