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技水平提升、國家人口結構變化及疾病譜的轉變等,給醫保基金收支平衡帶來嚴峻挑戰。與此同時,隨著DRG/DIP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持續推進,醫保基金監管工作面臨新挑戰,近期不斷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多種方式相結合,深入探索監管效能提升。
醫保監管力度再升級,強化高壓態勢
4月16日,國家醫保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六部門發布《2024年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國范圍開展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早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便明確,2024年,要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實現現場監管全面覆蓋、非現場監管精準打擊,發揮好治理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的探照燈作用。聯合多部門聚集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治理,切實發揮好“以查促改”作用。
除此之外,河北、寧夏、山東等地近期相繼發布實施工作方案,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宣部開展省內醫保飛檢、專項整治計劃,公布檢查聚焦重點區域;四川、上海、北京、黑龍江等地近期召開工作會議,強調鞏固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深入推進飛行檢查、專項整治活動,提升非現場監管能力。
方案及會議中,智能審核、大數據應用監管、社會監督等形式被重點提及。
在此背景之下,醫院如僅靠過去的手工審核、人工監管,勢必不能適應新監管形勢的需要,應落實院內基金常態化監管,加強信息化監管,從人工抽單審核向大數據全方位、全流程、全環節智能審核轉變,實現環節中存在的風險點嚴格管控,減少醫保違規風險。
分場景應用
1、事前提示
在醫護人員開具醫囑、處方、護理耗材時,根據內容對其合理性、合規性給出實時判斷,并進行消息反饋,當有異常(違規)時,立即以彈窗的方式提醒。
2、事中審核
在醫院醫保結算前,對于全部醫囑信息及已發生的醫療服務費用進行審核,發現問題,提醒結算人員,存在的違規行為,或可能存在違規風險。
3、事后分析
對醫院歷史醫保案例進行回顧分析,確定已經發生的違規問題,從多個角度,如:科室、醫生、病種、服務項目進行統計分析,為醫院監管部門開展自審自查管理,提供有理、有據的數據分析。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