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4月15日報道,歐盟擬對中國醫療器械采購在新工具《國際采購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 或IPI)下展開**調查,**早可能于4月中旬宣布,這或導致歐盟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盟內相關領域的投標。
報道說,如啟動IPI調查,歐方需在九個月內結束;如果證實了歐盟對醫療器械領域的相關擔憂,歐盟可采取措施限制中方參加公開招標。據IPI規定,這些措施可能意味中方分數調整或完全排除非歐盟投標人。投標人從受IPI措施限制的企業分包的數量也將受限制;特殊情況下如沒有其他投標方時,合同簽訂機構也可決定不實施某些IPI措施。
報道說,歐方此舉意味著這將是歐盟**動用新工具IPI。IPI于2022年生效,歐盟原打算用該工具來促進所謂公共采購市場準入的“對等”。據報道,該調查將收集企業和成員國的信息,其初步目的是與中國政府進行對話,以確保雙方市場的公平和開放。
報道認為,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七月前可能對在華制造的電動汽車宣布反補貼稅初裁措施;在此背景下,如果歐盟在IPI下展開調查則可能使歐中關系緊張加劇;IPI的使用也有歐洲正在實施的的經濟**戰略有關,該戰略旨在加強歐盟的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
報道稱,中方推動國內醫院使用更多國產設備可追溯到2015年的一項決定。在過去兩三年里,中國多省采取進一步措施,提高中企向醫院供貨機會。這些舉措是 "中國制造 "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到2025年促進關鍵領域中國國內產業發展。
報道稱,近年來,隨中國各地政府對許多類別設備提出嚴格國產產品要求,中方對醫療技術本地采購和國家導向采購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據歐盟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引用的數據,這一轉變使中國在這些商品上的貿易逆差從2019年的13億歐元變成一年后的52億歐元(55億美元)順差。
據報道,歐盟一直對中國的采購市場表示“不滿”,歐委會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去年訪華時提出這一問題。德國總理朔爾茨周日抵達中國,希望中方“促進自由貿易和平等的商業機會”,與一周前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相呼應。
報道還援引歐方智庫數據稱,2022年中國醫療技術市場的價值達1350億歐元(1450億美元)。該行業主要歐洲制造商包括西門子和飛利浦。歐盟認為,中方整推動實施其 "中國制造 "政策及其到2025年使生產 "核心醫療設備部件 "的中國公司達到85%國內市場份額的目標。其中,高端設備的目標是 70%。
報道還引用了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局主要負責人4月10日在布魯塞爾會見歐盟委員會官員,**時間就歐盟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起補貼調查以及再次發布關于中國經濟存在“嚴重扭曲”的報告等問題進行嚴正交涉。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