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話,那么中國IVD企業正處于70年代末萌芽,迄今的四十多年以來,半個世紀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有兩千多家IVD生產企業,市場集中度太低。從UDI編碼到技耗分離,到聯盟集采和統一醫保支付,以及今年以來不斷加碼的反腐,其實都是利好頭部企業,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正如邁瑞在2022年報中所說,“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帶量采購模式,參與了國家、省際聯盟組織的集中帶量采購,獲得了快速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機會”。除了邁瑞以外,IVD各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只要被納入集采目錄,未來都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集采之前的商業模式里,患者向醫保局繳納醫保,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醫保局向醫療機構支付費用,醫院再向代理商或者廠家采購試劑,儀器等。 集采之后,支付方式改變了,集采推動了技耗分離,把試劑的費用和醫療服務費用區分開。醫保向醫療機構提供服務費,向代理商支付耗材費,比例大概是9:1的比例,醫療機構占大頭。 商業模式的改變,影響最大的是經銷商,薄如刀片般的利潤,還是按原來的模式去做的話,已經沒有任何生存空間,所以經銷商只有逃離或者轉型兩條路選擇。 今天看上去輝煌的頭部IVD企業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倒下,今天看起來默默無聞的IVD企業有可能在未來十年成為新的頭部。 未來的十年一定是市場大動蕩的十年,很多人以為中國的IVD行業格局已經成型,但事實上遠非如此。目前中國頭部IVD企業,除了邁瑞,沒有任何一家是真正穩定的。即便是第一梯隊的頭部IVD企業,未來仍將面對一些不確定性。 未來的中國IVD企業,將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強調精益管理,強調降本增效,穩定的現金流收益,因為只要經營出現問題,無論體量再大,都還是有被并購整合的風險。 美艾利爾曾是全球POCT的霸主,2015年銷售額約25億美金,占整個POCT市場份額約40%。但是因為發展過于激進,前后并購了近百家公司,但整合的不好,導致債臺高筑,最后在2017年初被雅培并購,一個時代落幕了,另一個時代也隨之開啟。 所以,中國當下沒有幾家IVD企業是真正穩定的,首先,你需要有足夠的體量;其次,你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第三,你要有持續地造血能力;第四,負債率低,有一流的財務管理和人員管理體系。只有同時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算得上穩定。 客觀上,三年疫情加速了中國IVD企業出海的節奏。邁瑞董事長李西廷曾表示,海外有很多之前做不進去的醫院,因為新冠的原因,都做進去了。新冠為邁瑞節省了五年的發展時間。 像九安、圣湘、東方生物等IVD企業,通過疫情收獲了大量海外訂單,也拓展了海外渠道,諾唯贊等原料企業也通過疫情從0到1布局了海外銷售渠道。 ADLM每年約有900家參展商在2500多個展位。根據CACLP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參展企業2018年約120家,2019年136家,2022年119家。2023年中國參展IVD企業達到了195家,占參展企業總數量的20.7%,較去年增幅高達63.87%。 受集采和反腐等因素影響,國內IVD市場卷圈嚴重,也增加了中國IVD企業出海尋求發展機遇的動力,尤其是隨著中國過去三十來年IVD行業的高速發展,當下的中國IVD企業也已經逐步具備了與國際IVD企業競爭的實力。 大家傳統認知中的IVD業務,都是聚焦于醫院檢驗科的設備、試劑等。但是未來,直接面向C端,面向體檢機構,面向連鎖藥店的IVD產品將會越來越流行。 但IVD產品不在局限于醫院檢驗科,越來越多的以電商或者OTC產品的形式出現。但POCT檢測設備可以集成在智能手機、手表甚至指環等可穿戴設備當中時,傳統的IVD檢測模式將會被徹底改變。 未來IVD行業邊界將會逐漸模糊,當然,這對IVD行業本身是好事。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泛IVD時代”,它是以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體檢,越來越注重“治未病”為前提推動的。 整個IVD市場體量還是比較有限,中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IVD市場規模都很難超過2000億人民幣。 根據Kalorama Information報告,2022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預計超1274億美元(9305億人民幣),還不到一個蘋果公司2022年營收的三分之一,和中國華為的年營收在同一水平。但這個行業養活的卻是全球數千家企業。 顯然,IVD企業發展到頭部,業績觸及道細分賽道天花板以后,一定是多元化發展,前期可能是局限于IVD領域,進行多賽道布局。但發展到后面,很大概率會往醫療器械或者制藥方向發展,邁瑞、萬泰、麗珠都是這方面的代表。 未來的中國IVD企業,或以被收購的形式,被動多元化,或以自研或者并購的形式,主動多元化。 中國頭部IVD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后,第一代領導人基本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齡,大部分IVD企業也都在開始培養接班人。 大部分IVD企業創始人都傾向于往家族式企業方向發展,但并不一定能在子女中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就目前小編觀察的情況來看,從子女中選擇接班人,和聘用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比例大致是一半一半。 中國的商業發展史并不長,大致是改革開放后才正式啟動,距今也才45年。和國際巨頭們動輒百年的發展歷史基本不能比,這也是為什么歐美等發達國家都有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制度,而中國目前相信職業經理人的特別少。 雖然中國目前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還不健全,因為尚處在摸索階段,未來仍會走很多彎路。但未來的中國職業經理人模式走向成熟也會是必然趨勢,也是IVD企業持續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同樣也是受集采和反腐的影響,市場上越來越需要一種行的業務拓展方式。醫藥代表的身份入院直接和主任溝通會越來越敏感,代金銷售被徹底廢止。 未來第三方不帶銷售性質的學術服務平臺必然會崛起,它是連接主任和廠家的紐帶,是醫療產品銷售合規化的必然產物。依托于成熟的第三方平臺,所有交易流程可視化,簽署正規合同,開具正規發票。 小編在拜訪IVD企業的時候,經常會和老板們討論一個話題,如果行業格局定型了的話,IVD自媒體們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么樣的?老板們紛紛表示,如果行業格局穩定了,沒有人愿意再花錢投自媒體廣告了。看邁瑞,現在還需要打廣告嗎? IVD新媒體是一個特殊時期,在一個特定背景下的產物。在新冠以前,這個行業沒有現在這么擁擠,大部分IVD新媒體人都是兼職的,依托于個人興趣,玩票的居多。但疫情一來,形勢立馬變得不一樣了。 首先疫情讓很多IVD企業賺的盆滿缽滿,所以營銷費用預算相應也提高了。其次,疫情賺來的前,大部分企業會選擇開發新產品、開拓新的業務線,或者并購一些有技術或者產品優勢的企業。所有這些工作,都需要媒體配合造勢宣傳,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客戶的信賴。 但是如果行業格局逐漸穩定后,每個細分領域可能就那么一兩家代表企業,需要什么產品對應找誰,將不再是一個問題。這個背景下,又有哪家企業愿意花錢打廣告呢? 如果要問中國哪一家IVD企業最有希望問鼎國際頭部,那一定是邁瑞無疑了。邁瑞在中國IVD領域是斷層領先的第一名。 2019年,邁瑞醫療營收突破165億元,市值突破2000億元,拿下創業板市值第一的寶座。同年,李西廷第一次提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未來10年進入全球前20強。 邁瑞2022年營收303.65億元,同比增長20.17%,其中體外診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2.55億元,同比增長21.39%。 羅氏2022年診斷業務營收177.30億瑞士法郎(約1370億人民幣),是邁瑞診斷業務的13.36倍。如果邁瑞和羅氏各自保持當前的營收增長速度,大致要16年,邁瑞診斷業務才能追上羅氏。 雅培2022年診斷業務營收165.84億美元(約1211億人民幣),是邁瑞的11.81倍。如果邁瑞和雅培各自保持當前的營收增長速度的話,大致也要16年,邁瑞診斷業務才能追上雅培。事實上邁瑞追上雅培應該要比羅氏快,因為雅培2022年新冠檢測占比診斷業務有51%了。而邁瑞2022年診斷業務中,幾乎不包含新冠相關業務。 丹納赫2022年診斷業務營收108.49億美元(約750億人民幣),是邁瑞的7.31倍。如果邁瑞和丹納赫都以當前的營收增長速度的話,大致要12年,邁瑞診斷才能追上丹納赫。 西門子2022年診斷業務營收60.65億歐元(約460億人民幣),是邁瑞的4.5倍。如果邁瑞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的話,大致要8年,邁瑞診斷業務才能追上西門子。 以上只是理論值,事實上競爭對手不會停下來等的,邁瑞也很難長期保持20%以上的年營收增長速度,無論邁瑞還是國際IVD巨頭,未來仍充滿變數。但至少從今年上半年財報看來,羅雅丹西診斷業務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邁瑞仍穩穩保持了20%的增長速度。 如果時間拉得更長一點,將會有更多中國的IVD企業逐步走向世界IVD舞臺中心,對此,小編充滿信心。 小編作為中國人一直深感自豪,更興慶生于當今的中國,可以目睹中國由一個積貧積弱的歷史性谷底,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 中國IVD產業,作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代表之一,作為中國人對健康追求的導向之一,必將在未來十年中取得輝煌成就。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歷史向前推進的必然!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