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遼寧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聯合下發《關于印發遼寧省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自2023年6月底全面啟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
就在不久前(6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六部委聯合印發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名單》。明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在全國31省81個城市展開試點,遼寧省兩個城市就列入其中。
遼寧省此次文件下發,也正是國家級文件在全國范圍內首次落地!
從國家文件來看,未來三年要全面完成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并形成可復制經驗全國推廣,這意味著接下來全國范圍內要開始大范圍推進!
那究竟什么是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又為何對醫院醫療設備、耗材試劑采購產生顛覆性影響呢?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屬于緊密型醫聯體的一種。如果說松散型醫聯體是“做朋友”的話,緊密型醫聯體則更像“一家人”。
在遼寧省下發的文件中,我們能看到“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涉及醫院數量廣泛、種類眾多:既包含三級綜合醫院,也涉及康復、婦產等二級專科醫院。
涉及眾多醫院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爆發,實現了目前醫療機構管理的重大轉變:
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去進十家醫院談一次,現在談一次就夠了。試點或許能進一步打破大醫院們的邊界,耗材設備院內市場就要大變天了。
這一點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發源地——“羅湖”已經落地,“羅湖模式”已經全面開啟了醫療設備“采用分離”時代!
羅湖區把所有區屬5家公立醫院和23家社康中心整合成一體化的醫院集團,成立唯一法人的羅湖醫院集團。這個“醫療共同體”實現了區域醫療機構“人員編制一體化、運行管理一體化、醫療服務一體化”。
2019年,深圳新聞網發布消息,公開表示羅湖區政府物料供應中心與羅湖醫院集團等3家醫療機構正式簽署醫用設備采購改革工作備忘錄,標志著羅湖區醫療設備采購工作“采用分離”的格局已全面形成。
羅湖區以政府物料供應中心,推行“大代購”機制,進而實現“采(采購方)用(使用方)分離”的工作格局,以達到“斬斷利益鏈、優化供應鏈”的改革目標。2018年,羅湖區政府物料供應中心共完成羅湖醫院集團相關醫療設備代購項目243個,預算金額1.6億元。
改革后,代購的全區醫療設備集中采購項目,采購周期將從此前的3個月壓縮到35-40天;代購的醫療設備自行采購項目,采購周期將從1個月壓縮到15-20天。
業內普遍認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最核心的就是醫保支付改革:以緊密型醫聯體為單元,以按人頭為主實行醫保總額打包付費,建立結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擔機制。
而這也成為國家全面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的關鍵! 按照《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的要求: 國家全面推進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和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的節奏幾乎一致。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作為一個人、財、物以及管理高度統一的緊密型組織,對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無疑將大大簡化集團內實施的操作流程及難度,推進醫保支付改革已經進入“快車道”。 而這對于醫療器械行業帶來的影響也不言而喻。 支付方式的改革雖然表面上沒有干涉耗材的價格,但從源頭上改變了醫院的成本控制邏輯:醫療機構出于成本考量,可能會嚴格控制耗材的使用。 尤其對于一些專科醫院來講,耗占比非常大。而實施新的付費制度后,將倒逼醫院對采購、使用、儲存等環節都進行精細化管理,促使耗材必須合理使用,不讓耗材成為成本的絆腳石。 因此,醫院經營模式的轉變,勢必會對院內耗材營銷模式帶來巨大影響。 對于經銷商來說,在醫保倒逼醫院降低成本的同時,將會推動醫院對經銷商進行新一輪嚴格的篩選,能否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為醫院進行“省錢”,是醫院選擇經銷商時的重要標準。 非臨床必需的、可用可不用的、相對競品性價比不高的耗材,首當其沖成為了醫院率先“舍棄”的耗材。 這是一場全面的改革,正如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的執行,在業內還在觀望之時,卻已經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構整個行業!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